百强5A国际旅行社 品质旅游首选业务许可证:L-BJ-CJ00080
工作日:9:00 - 21:00周末:9:00 - 18:00
来源:中国旅行社发布时间:2012-05-11
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国的首都。马六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每年来观看世界著名的风景古迹。
马六甲建于1403年,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首都。 1405年,明朝太监郑核领导的三个西方船队下西洋,乘着强劲的东北季风,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港口波切割,使中国的友谊在这里,文化和丝绸。
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的东南海滨,距吉隆坡约 160 公里 ,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一座城市,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,控制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马六甲是一个历史悠的缩影。吉隆坡、新加坡均有班机前往马六甲。
居民
马六甲的居民主要有马来人、华人、 印度人、葡萄牙人后裔及欧亚混血儿等,多通晓数种语言。马六甲城内以传统建筑最具特色,包括很多中国式的住宅。古代修建的街道,至今依然保存完好。街道曲折狭窄,屋宇参差多 样,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图案精美的瓷砖,瑞狮门扣,镶龙嵌凤,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。
市内汇集有多国风格的文化遗产 。 华人领袖郑芳杨于1567年建造的青云亭,是马来西亚最早的庙宇,供奉有观音菩萨、关帝、 王母娘娘,至今仍是华人宗教活动的中心。中国之上是一座大山冈,是马来西亚保留中国史迹最完整、最丰富的地方。此外还有纪念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三保山 、三保井、三保亭等。葡萄牙式古迹有圣地亚哥古城门和 圣保罗教堂等。荷兰式建筑有史达特斯教堂 (现为市政厅 ),以及由荷兰民宅改建的马六甲博物馆,馆内陈列有国王 (苏丹)曼苏尔·沙建国构想图、郑和与公主汉丽宝朝见国王的图文、古代兵器、农村用具等。郊外的东奎那教堂为苏门答腊型式建筑 ,内有柔佛苏丹的陵墓。
交通
淡边或称淡冰(Tampin),离开马六甲市区以北约30公里,是最靠近马六甲的火车站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淡边与马六甲有铁道相连,可是已被日本皇军在战时破坏以建造恶名昭彰的死亡铁路。虽然这条铁路的遗址仍然可见,可是自从战后还没被重修。
马六甲的公共巴士车站有定时班车开到吉隆坡(Kuala Lumpur)、新山(Johor Bahru)及马来半岛其他地点。她也有一个位于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 的机场,多数为区域内的包机服务。
爱极乐(Ayer Keroh)是马六甲衔接南北大道的主要出口,马六甲境内其它两个大道出口是亚罗牙也 (Alor Gajah)及野新(Jasin)。
经济
旅游业及制造业为马六甲州两大经济支柱。马六甲的口号为"观光马六甲就如观光马来西亚"她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及许多历史古迹。除了旅游业,马六甲也是一个制造业中心。
历史古迹
台湾城堡:葡萄牙人1511年建造,荷兰入侵期间结构被破坏。由于1808年Stamford Raffles爵士的干涉,英国人放弃了摧毁它的计划。
圣约翰城堡:荷兰人18世纪末重建,城堡的火炮指向大陆,因为当时对马六甲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陆而不是海上。
圣伯多禄堂:1710年荷兰管理时期建造,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天主教堂。立面和装饰是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混合。大钟是1608年来自果阿。
红楼,东方最古老的荷兰建筑圣保禄堂:葡萄牙船长Duarte Coelho建造,教堂命名为"圣母山教堂",但后来变成荷兰贵族墓地,命名为圣保禄堂。
基督堂:1753年建造,反映荷兰建筑风格。该建筑收藏手工制作的教堂长凳,无缝天窗,一个圣经的铜复制品,一块用亚美尼亚文书写的基石 ,一件《最后的晚餐》的复制品。
圣方济各·沙勿略堂的石雕方济各·沙勿略堂: 这座哥特式教堂由法国的Paderi Fabre神父建造于1849年,纪念16世纪来到东南亚的天主教传教士,"东方使徒"方济各·沙勿略。
红楼:1650年建造,荷兰统治者的官邸,反映荷兰建筑风格。今天是"历史与人种博物馆"。该博物馆展览传统结婚礼服和马六甲制品,带人们回到从前光荣的日子。
鸡场街 (Jalan Hang Jebat):以古董闻名。
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马六甲,州政府建造不少博物馆收藏丰富的文化遗产。
三保庙:马六甲城内有一条三保街。沿着这条街走去,就到了著名的"三保庙"(Cheng Hoon Teng/Temple of Bright clouds)。它是为了纪念1405年至1435年间七饮下西洋的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建的。郑和曾七次到过马六甲。当时马六甲王国首领曾25次到中国访问。1411年,马六甲国王拜里米苏刺偕夫人及540名随员到中国南京进行友好访问,明成祖朱棣在奉天门设宴欢迎,并赠给他许多珍贵的中国特产。他在中国住了一年半之外。临行时,明朝政府特地建造了一艘大船赠予他。1943年马六甲国王麻利访问中国,也受到热情的款待。
三保庙四周大树环绕,林蔽树荫,十分清凉宁静。庙的大门绘有两个身披战袍、手执刀斧的将军的画将,威严英武。门柱两旁写着一幅对联:"五百年前留胜迹,四方界内显英灵"。庙内中央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,上挂"郑和三保公"横幅,两旁排列着许多文官司武将的神像,这表达了后人对郑和的颂扬和怀念。这座庙建于 1673年。整个建筑飞檐翘角,红柱粉墙黛瓦,富含中国民族建筑风格。据说,所有建筑物的材料,哪怕是一砖一瓦,都是从中国运来的。
寺内香火甚盛。庙门口有一对金色的狮子,周身金光耀眼。只有狮子的头顶部,金色已脱落。原来信徒们认为:走过狮子身旁,抚摸它的头顶,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。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
¥起